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全诗赏析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万山:襄阳西北十里,又称方山、蔓山、汉皋山等。一作“兰山”,误。
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北山:万山在襄阳以北。
试:一作“始”.“心随”一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薄暮:傍晚。
清秋:一作“清境”.
平沙:又作“沙行”.
舟:又作“洲”.
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正所谓“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万山:襄阳西北十里,又称方山、蔓山、汉皋山等。一作“兰山”,误。
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北山:万山在襄阳以北。
试:一作“始”.“心随”一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薄暮:傍晚。
清秋:一作“清境”.
平沙:又作“沙行”.
舟:又作“洲”.
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正所谓“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译文]像姑娘的眼皮一样横流的,是江南的春水,像姑娘的眉峰一样耸起的,是江南的青山。 [出典]王观《卜算子》 注: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
-
[译文]但愿人世间离别的亲人都青春永在,虽然彼此相隔遥远,却在同一轮明月之下共祝平安。 [出典]苏轼《水调歌头》 注: 1、《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
诗经名句“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出自《诗经·唐风·绸缪》 诗经·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