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忆秦娥 用太白韵》全诗赏析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
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还有在山月下随风飘动的流云。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用个“洗”字,好象山头月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来的,这个“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洁。山高月小,霜风斜峭,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给人以如置空谷,如饮冰泉之感。“霜风”句中,暗藏一个“云 ”字 :无云则山月自明,无须霜风之“洗 ”。换句话说,山月既须霜风“洗”而后出,则月下必有云遮。这样上片结句中“云归”、“云别”出现就不显突兀。迎、送的主语是“山月”,一迎一送,写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飘动的生动形象 。“云归”、“云别”两句 ,又将“霜风”的“风”字暗暗包容句中。
云归云别,烘云托月,使皎洁的山月,更见皎洁。上片写景如画 ,幽静深美。着一“咽”字,以动衬静,更觉其静。
下片 ,词人触景生情,怀念帝乡之感油然而生。
从“凌歊”一词看,李之仪写这首词的时候,盖在太平州编管之中。“凌歊”,即凌歊台,因山而筑,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并筑离宫于此,遗址在今当涂县西,为当地名胜。李之仪在姑溪时,思想上是苦闷而消极的,且僻居荒隅,远离朝廷,更见悲苦。但从结句的“ 双阙 ”看,词人仍未忘朝廷。“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的住所。作者把国事系于心头,盼望朝廷下诏起用,故“望断”云云,即是这种心情的形象反映 。“天际”一词,暗示了词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尘绝”则可见词人的失望与怅惘。
这首词在词史上有其特定意义 。词题明确揭出“用太白韵 ”,是为和李白《忆秦娥》而作。李之仪是北宋人,与苏轼同时代,写这首词的时候,也不过是崇宁三年(1104)前后,这首和词,全依太白《忆秦娥》韵,可见当时这首词已流传比较普遍,可证其作者是李太白。
作品赏析
【注释】: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
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还有在山月下随风飘动的流云。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用个“洗”字,好象山头月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来的,这个“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洁。山高月小,霜风斜峭,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给人以如置空谷,如饮冰泉之感。“霜风”句中,暗藏一个“云 ”字 :无云则山月自明,无须霜风之“洗 ”。换句话说,山月既须霜风“洗”而后出,则月下必有云遮。这样上片结句中“云归”、“云别”出现就不显突兀。迎、送的主语是“山月”,一迎一送,写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飘动的生动形象 。“云归”、“云别”两句 ,又将“霜风”的“风”字暗暗包容句中。
云归云别,烘云托月,使皎洁的山月,更见皎洁。上片写景如画 ,幽静深美。着一“咽”字,以动衬静,更觉其静。
下片 ,词人触景生情,怀念帝乡之感油然而生。
从“凌歊”一词看,李之仪写这首词的时候,盖在太平州编管之中。“凌歊”,即凌歊台,因山而筑,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并筑离宫于此,遗址在今当涂县西,为当地名胜。李之仪在姑溪时,思想上是苦闷而消极的,且僻居荒隅,远离朝廷,更见悲苦。但从结句的“ 双阙 ”看,词人仍未忘朝廷。“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的住所。作者把国事系于心头,盼望朝廷下诏起用,故“望断”云云,即是这种心情的形象反映 。“天际”一词,暗示了词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尘绝”则可见词人的失望与怅惘。
这首词在词史上有其特定意义 。词题明确揭出“用太白韵 ”,是为和李白《忆秦娥》而作。李之仪是北宋人,与苏轼同时代,写这首词的时候,也不过是崇宁三年(1104)前后,这首和词,全依太白《忆秦娥》韵,可见当时这首词已流传比较普遍,可证其作者是李太白。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雪初销,斗觉寒将变。已报梅梢暖。日边霜外,迤逦枝条自柔软。嫩苞匀点缀,绿萼轻裁剪。隐深心,未许清香散。渐融和,开欲遍。密处疑无间。天然标韵,不与群花斗深浅。夕阳波似动,曲水风犹懒。最销魂,弄影无人见。
-
一到江南,三逢此夜,举头羞见婵娟。黯然怀抱,特地遣谁宽。分外清光泼眼,迷滉漾、无计拘拦。天如洗,星河尽掩,全胜异时看。佳人,还忆否,年时此际,相见方难。谩红绫偷寄,孤被添寒。何事佳期再睹,翻怅望、重叠
-
偶向凌歌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当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
-
恼人天气雪消时。落梅飞。日初迟。小阁幽窗,时节听黄鹂。新洗头来娇困甚,才试著,夹罗衣。木梨花拂淡燕脂。翠云敧。敛双眉。月浅星深,天淡玉绳低。不道有人肠断也,浑不语,醉如痴。
-
雨暗轩窗昼易昏。强敧纤手浴金盆。却因凉思谢飞蚊。酒量羡君如鹄举,寒乡怜我似鸱蹲。由来同是一乾坤。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