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赏析】
此为李清照晚年所写元宵词,借流落江南孤身度过元宵佳节所产生的切身感受,寄托深沉的故国之思、今昔之感。上片开始连下三个设问。第一个设问是问自己在何处?是明知故问,问的前提却是元宵夜夕阳西下,玉兔东升之际,是“人约黄昏后”的良辰美景,一对比,便知作者有化不开的漂泊异乡的凄凉愁怀。第二问也是在“染柳烟浓”的大好春光之后,先以听笛“怨”转,再问自己还有多少春意可享受,正反映了晚景凄凉的心情。第三问也是同样,用“岂无”递反,也反映出晚年生活动荡不安、祸福莫测的忧患。“来相召”二句,状节日人物之盛,谢却“诗朋酒侣”,则气氛陡转,写自己自甘寂寞的心灰意懒,可以感知到作者几乎万念俱灰的心境。孤独中最易追怀往事,“中州盛日”六句,极写往年京华热闹欢乐,浓厚兴致。“如今”以下折转到当前,憔悴神态,寥落心理,与往昔形成强烈反差。最后两句看似淡泊自守、不慕繁华,实则是满腹辛酸,一腔凄怨的总爆发。全词以元宵为焦聚点展开记叙,思路由今而昔再到今。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以他人反衬,益增悲慨。无怪刘辰翁诵此词“为之涕下”、“辄不自堪”(《须溪词》卷二)也。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赏析】
此为李清照晚年所写元宵词,借流落江南孤身度过元宵佳节所产生的切身感受,寄托深沉的故国之思、今昔之感。上片开始连下三个设问。第一个设问是问自己在何处?是明知故问,问的前提却是元宵夜夕阳西下,玉兔东升之际,是“人约黄昏后”的良辰美景,一对比,便知作者有化不开的漂泊异乡的凄凉愁怀。第二问也是在“染柳烟浓”的大好春光之后,先以听笛“怨”转,再问自己还有多少春意可享受,正反映了晚景凄凉的心情。第三问也是同样,用“岂无”递反,也反映出晚年生活动荡不安、祸福莫测的忧患。“来相召”二句,状节日人物之盛,谢却“诗朋酒侣”,则气氛陡转,写自己自甘寂寞的心灰意懒,可以感知到作者几乎万念俱灰的心境。孤独中最易追怀往事,“中州盛日”六句,极写往年京华热闹欢乐,浓厚兴致。“如今”以下折转到当前,憔悴神态,寥落心理,与往昔形成强烈反差。最后两句看似淡泊自守、不慕繁华,实则是满腹辛酸,一腔凄怨的总爆发。全词以元宵为焦聚点展开记叙,思路由今而昔再到今。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以他人反衬,益增悲慨。无怪刘辰翁诵此词“为之涕下”、“辄不自堪”(《须溪词》卷二)也。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坠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
-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甫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甫约余同赋,以授歌者。功甫先成,词甚美;余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
-
姜夔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铦朴翁自封禺同载,诸梁溪。道经吴松,山寒
-
湘中送胡德华 姜夔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筱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逢未款,而今何事,又对
-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赏析】 这首词描写闺中思妇伤春怀远的愁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