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统民俗 > 民间传说

祛寒娇耳汤的来历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2-20 22:05:19阅读:

祛寒娇耳汤是一道以羊肉为主要原料的汤品。祛寒娇耳汤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而它的由来还和医圣张仲景有关呢。

据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

回到家后,由于张仲景的名声早已经闻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可虽然上门求医的人很多,可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

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当初张仲景在长沙任职的时候,就在平时经常为老百姓看病,很受群众的爱戴。退休以后,长沙的百姓每年都派代表到家乡去看望。

俗话说,医生难治自己的病。张仲景也是人,不是神。有一年,张仲景病了,他自己也知道,生命的灯油就要烧干了。长沙来看望他的人说,长沙有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想让张仲景百年之后在那里安身,可南阳的人不干了,双方就争吵起来。

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

在那一年的冬天,张仲景驾鹤西去了。寿终的那天正好是冬至。当送葬的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的时候,棺绳忽然断了。

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就地打墓、下棺、填坟。两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就是医圣祠。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祛寒娇耳汤”很少有人吃了,但经过岁月的冲刷,大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并且饺子的种类和形状也有了很大改进。

南阳民谣: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洛阳民谣:冬至那天吃顿扁(扁食,饺子的别称),不冻耳朵不冻脸。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金马碧鸡的传说是什么

    金马碧鸡是传说中的神明。《汉书·郊祀志下》:“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蘸祭而致。”今云南昆明市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两山相对,山上都有神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72—527年)所着《水经注》里也提

  • “饺子”的由来与传说(图文)

    张仲景回到家,总是惦记着那些耳朵被冻坏的人,。张仲景的药叫“祛寒娇耳汤”,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制而成,。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庆祝烂耳朵的康复,他们按照“娇耳”的样子做出过年的食物

  • 阎王死后当阎王的故事

    阎王是主管生死的神抵,在封建社会,人们经常会说铁面无私的当官的就是阎王,最典型的就是包拯,今天要介绍的是北宋名臣蔡襄。蔡襄病重时,兴化郡守李遘梦到一位神仙紫绶金章,自称是来迎接下任的。李遘询问是谁,神

  • 贾琏和王熙凤的爱情故事

    王熙凤和贾琏,其实是《红楼梦》中很般配的一桩婚姻。从长相上来说,贾琏帅的一塌糊涂,王熙凤美貌的“恍如神妃仙子”;从身世上来说,贾琏是荣国府的长子长孙,是当之无愧的爵位继承人,王熙凤是金陵王家的小姐,门

  • 湘西赶尸的真实原理

    赶尸,就是在川东到湖南西部的那一段,几百公里的山路里的交易。前后的路程,都有船运或公路。只是这一段,山高林密,狼虎出没,运载棺木的牛车走不动,船家又不搭手,不得以只有托付给“赶尸人”了。丧主先得找到当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