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统民俗 > 民间传说

龙凤喜饼的由来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2-20 21:55:52阅读:

龙凤喜饼又称龙凤饼。中国民间婚姻礼仪用品。男方收到女方嫁妆后,回赠女方的礼品;也作聘礼送女方。据说龙凤喜饼还跟刘备诸葛亮有关呢。

三国时期,刘备欲得荆州,但又无从下手。诸葛亮为其出谋献策,“借”得了荆州。孙权为了讨回荆州,假意称愿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刘备为妻。诸葛亮得知此信后,忙对刘备说“我们不妨将计就计,来个假戏真做。可先做一种礼品送给东吴的臣民,使主公要与孙权的妹妹成亲的事家喻户晓。

同时设计将此事告知吴国太,吴国太向来好面子,又极疼爱自己的女儿,她不会让孙权把他的妹妹当美人计的牺牲品,那么,这婚事也就弄假成真了。”刘备广喻各地,要能工巧匠为他去东吴成亲制作礼品。

有位老师傅,做了大半辈子糖食点心,在荆州一带颇有名气,见了刘备的告示后,想显显自己的身手,做了种配有龙凤图案的大喜饼,象征着龙凤相配、吉祥如意。这喜饼既具有荆州的酥脆风味,又具有东吴的清甜特点,十分爽口。龙凤喜饼一送到荆州,就被诸葛亮选中,即令这位老师傅速制作1万枚,让赵云带领500名士兵,将龙凤喜饼送到南徐城中各家各户,并编出歌谣:“刘备东吴来成亲,龙凤喜饼是媒证。”不到几天功夫,城里老幼都知道刘备到东吴成亲的事了。

同时,刘备还亲自向乔国老说了孙权将妹妹许配给自己的事,并拿出龙凤喜饼,请乔国老转送给吴国太。吴国太得知后忙去问孙权,孙权开始还不承认,后来看到瞒不过了,才说明这是周瑜使的美人计。吴国太听说后,顿时怒火冲天,捶胸顿足,大声吼道:“你们都是聪明人,怎么干出这等糊涂事来!你们把我女儿当钓饵,杀了刘备,我女儿岂不成了望门寡……”乔国老在一旁听了忙说,“不如真的招刘备为婿。”

不久,吴国太果真将女儿许配给刘备。周瑜的美人计彻底破产。江东的百姓笑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后来特别赏赐了给他做龙凤喜饼的师傅,在他的家乡专门修建了一个龙凤喜饼店。诸葛亮为店提名,写了“吴永凤”的牌匾。

从此,龙凤喜饼成了朱家河一带老百姓娶亲嫁女的至上礼品。在闽东南也有送喜饼的习俗,这儿称喜饼为礼饼,一直是男女订婚的聘礼,而且礼饼还是中秋佳节敬老人的佳品。我国南方甚至有“礼饼方为礼,其他不为礼”的说法。

其他缩略的版本是刘备去东吴相亲,要带一件礼品。诸葛亮想,这东西既是礼品,又可戳穿孙权的美人计。他想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礼品,便求教于荆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华容县有位做糖食点心的吴师傅,他做了一个圆如月、重一斤的喜饼送来。饼子用红枣、桔饼、白糖、麻油配成馅心,白面作皮,饼面中嵌一个“喜”字,两旁有一龙一凤在嬉戏,象征龙凤相配,吉祥如意。

这饼吃起来既有荆州饼的酥脆风味,又有东吴饼的甘甜特点。诸葛亮一看就中意,令作一万个,叫刘备带走。刘备到了镇江,每家每户送两个,连乔国老和吴国太都收到了。

这样,把孙权假意嫁妹的事闹得满城皆知,结果弄假成真。刘备带着孙夫人回到荆州,想到龙凤喜饼的作用,就修了一座店堂赐给吴师傅,诸葛亮还亲自写了一块“龙凤喜饼店”的招牌送去。直到今天,华容县的人娶亲嫁女还用龙凤喜饼为礼品。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桃花鱼的来历

    提起“昭君出塞”,大家都知道说的是汉代王昭君远嫁匈奴和亲的事。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关于昭君出塞,还流传着一个桃花鱼的故事。王昭君,名培,字昭君。南郡姊归(今湖北姊归)人。晋避司马昭讳,

  • 霸下的故事

    霸下也叫赑屃,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霸下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霸下样子似龟,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霸下还有一个关于治水的传说呢,传说霸下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

  • 沈石溪双角犀鸟的故事

    双角犀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常绿阔叶林。双角犀鸟独特的育雏方式,吸引着许多人。由于育雏期只有雄鸟觅食,等幼鸟长大会飞翔时,雄鸟却累瘦了,所以被称为“负责任的好爸爸”。关于双角犀鸟流

  • 毛遂自荐的故事简介

    秦国围攻邯郸时,赵王曾派赵胜去求援,当时拟推楚国为盟主,订立合纵盟约联兵抗秦,赵胜约定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赵胜说:“假使能通过客气的谈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如果谈判不能取

  • 耍海会的传说

    耍海会又叫“捞尸会”,是云南洱海沿岸的白族人民在每年农历八月八日都要举办一次传统的耍海盛会。“捞尸会”这一名称则是和它的传说故事有关。关于此会,民间有三个传说故事:一是大理、下关一带则相传为纪念打捞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