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民歌《木兰辞》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木兰辞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品简介]
一、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今存70首左右。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
二、北朝民歌的内容:
北朝民歌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
1.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如《敕勒歌》等。
2.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如《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等。
3.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如《木兰诗》、《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企喻歌辞》(男儿可怜虫)、《幽州马客吟歌辞》(快马常苦瘦)等。
4.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捉搦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地驱乐歌》(驱羊入谷)等。
三、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北朝民歌多收入《鼓角横吹曲》中,《乐府诗集》说横吹“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这种“军中之乐”从音乐上就有别于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多反映北方少数民族大漠、草原上的游牧、征战生活。这种生活造就了民族的粗豪性格,情感体验没有南朝民歌的细腻深婉,而是率直裸露,反映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就形成了粗犷豪放,质朴刚健的特征。
2.北朝民歌的艺术虽然没有南朝民歌细腻委婉、优美精致的特点,但是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首先,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如“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折杨柳歌辞》)语言虽然粗疏,但是很有气势,也揭示了马背民族强悍尚武的精神气质。其次,语言虽然朴素,但是却能创造出浑朴的意境。最典型的就是《敕勒歌》,只是随口唱来,短短几语,那苍茫的景象和雄浑的境界便应声而出,成就了千古绝唱。另外,朴素的语言却也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如“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地驱乐歌》),短短的十六字既描写了景物,又把老女的形象表现得鲜明而生动。简单疏朗、质朴无华,毫无造作矫饰是其艺术的基本特点。
3.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
《木兰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僧人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后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此诗大约产生于北魏后期,在流传中可能有文人的加工润色,但基本上保持着民歌的情调。此诗是根据民间的传说写成,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全诗分为六自然段:第一段写木兰经过焦虑和思考决定代父从军。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到奔赴前线。第三段写木兰十年征战的过程。第四段写木兰归来不受封赏。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与家人团聚的情景。第六段以妙趣横生的比喻结尾。
本诗的艺术成就:
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传奇式的女英雄形象。诗中木兰是一个美丽纯真的少女,又是一个挥动金戈、跃马疆场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自愿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凭自己高超的武艺和非凡的智慧,立下汗马功劳。在胜利归来后,又不贪图高官厚禄,甘心重返家园过平和的生活。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普通劳动者的勤劳善良、深明大义、勇敢顽强的人格精神,以及替父解忧、为国尽忠的爱国爱家精神。
叙事完整,剪裁得体。全文以时间为序,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进程进行编排,线索清晰,叙事完整。作者所反映的背景相当广阔,从时间上说长达十年,从空间上说从家庭到战场,到朝廷,再到家庭。面对丰富的材料,作者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对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本诗对木兰从军的缘起、准备出征和思念亲人、辞赏还家等情节的描写比较细腻,而对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则一笔带过。作者如此剪裁意在突出表现木兰的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使木兰的形象具有相当浓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使人感到木兰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
叙事描写的手段也十分丰富。有对话描写,如木兰织布叹息后,实际上是以父女的对话而展开的;有特意的铺排渲染,如“东市”以下四句,接着“不闻”、“但闻”句又于叙事中兼及抒情,融情于事。有精炼概括的描写,如十年的征战生活;有细腻的场景行为描绘,如家人对木兰的欢迎和木兰归家后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字字含情,意味深浓。同时,诗歌使用了排比、对偶、比喻、夸张、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生动性。另外,诗歌以五言为主,兼用七言和九言,几句一换韵,节奏明快而流畅,富有音乐的美感。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品简介]
一、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今存70首左右。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
二、北朝民歌的内容:
北朝民歌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
1.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如《敕勒歌》等。
2.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如《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等。
3.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如《木兰诗》、《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企喻歌辞》(男儿可怜虫)、《幽州马客吟歌辞》(快马常苦瘦)等。
4.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捉搦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地驱乐歌》(驱羊入谷)等。
三、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北朝民歌多收入《鼓角横吹曲》中,《乐府诗集》说横吹“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这种“军中之乐”从音乐上就有别于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多反映北方少数民族大漠、草原上的游牧、征战生活。这种生活造就了民族的粗豪性格,情感体验没有南朝民歌的细腻深婉,而是率直裸露,反映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就形成了粗犷豪放,质朴刚健的特征。
2.北朝民歌的艺术虽然没有南朝民歌细腻委婉、优美精致的特点,但是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首先,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如“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折杨柳歌辞》)语言虽然粗疏,但是很有气势,也揭示了马背民族强悍尚武的精神气质。其次,语言虽然朴素,但是却能创造出浑朴的意境。最典型的就是《敕勒歌》,只是随口唱来,短短几语,那苍茫的景象和雄浑的境界便应声而出,成就了千古绝唱。另外,朴素的语言却也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如“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地驱乐歌》),短短的十六字既描写了景物,又把老女的形象表现得鲜明而生动。简单疏朗、质朴无华,毫无造作矫饰是其艺术的基本特点。
3.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
《木兰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僧人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后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此诗大约产生于北魏后期,在流传中可能有文人的加工润色,但基本上保持着民歌的情调。此诗是根据民间的传说写成,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全诗分为六自然段:第一段写木兰经过焦虑和思考决定代父从军。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到奔赴前线。第三段写木兰十年征战的过程。第四段写木兰归来不受封赏。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与家人团聚的情景。第六段以妙趣横生的比喻结尾。
本诗的艺术成就:
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传奇式的女英雄形象。诗中木兰是一个美丽纯真的少女,又是一个挥动金戈、跃马疆场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自愿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凭自己高超的武艺和非凡的智慧,立下汗马功劳。在胜利归来后,又不贪图高官厚禄,甘心重返家园过平和的生活。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普通劳动者的勤劳善良、深明大义、勇敢顽强的人格精神,以及替父解忧、为国尽忠的爱国爱家精神。
叙事完整,剪裁得体。全文以时间为序,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进程进行编排,线索清晰,叙事完整。作者所反映的背景相当广阔,从时间上说长达十年,从空间上说从家庭到战场,到朝廷,再到家庭。面对丰富的材料,作者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对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本诗对木兰从军的缘起、准备出征和思念亲人、辞赏还家等情节的描写比较细腻,而对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则一笔带过。作者如此剪裁意在突出表现木兰的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使木兰的形象具有相当浓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使人感到木兰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
叙事描写的手段也十分丰富。有对话描写,如木兰织布叹息后,实际上是以父女的对话而展开的;有特意的铺排渲染,如“东市”以下四句,接着“不闻”、“但闻”句又于叙事中兼及抒情,融情于事。有精炼概括的描写,如十年的征战生活;有细腻的场景行为描绘,如家人对木兰的欢迎和木兰归家后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字字含情,意味深浓。同时,诗歌使用了排比、对偶、比喻、夸张、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生动性。另外,诗歌以五言为主,兼用七言和九言,几句一换韵,节奏明快而流畅,富有音乐的美感。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全诗诗意翻译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作者:王建年代: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
-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②, 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④。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出自北宋诗人李冠《蝶恋花》 【全诗】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