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岑参《过碛》赏析
过碛
岑参
黄沙碛里客行迷,
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
行到安西更向西。
岑参诗鉴赏
首句“黄沙碛里客行迷”,是写置身于荒漠中,不仅前路迷茫,心情迷惘,句中的这个“迷”字,与作者的另一首《宿铁关西馆》诗“乡遥梦亦迷”句中的“迷”字一起来看,可能还含有回首万里、归路亦迷的意思在内。下面一句“四望云天直下低”,就回应这一句,描写在广阔无限的沙漠中,四面远望,天地相接,云天低迷,而这一印象正引出和加重了行客的迷失心情。这个“低”,虽属视官的错觉,却是望中的实感。岑参所写的,是在西北高原上、浩翰沙漠中的特别鲜明、强烈的感受。诗的第三句“为言地尽天还尽”,又直承这第二句。正因远望中云天四垂,低与地连,所以进而觉得地到了尽头,天也到了尽头。
“地尽”、“天低”重述了这一过碛时由直觉产生的印象。
诗的末句“行到安西更向西”,宕开诗笔,另拓诗境,表现天地本自无边无涯,地外仍有地,天外仍有天,过了大漠还在向西方延伸,以见天地之末“尽”.
诗写诗人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日夜西行时,眼前看到的景色、直觉中构成的印象、内心处触发的感受。岑参的边塞诗,常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首绝句中所写的“云天直下低”、“地尽天还尽”,也带有夸张色彩。这种夸张,更形象、更逼真可感地表现了诗人在那样一个独特环境中所看到的独特景色、所产生的独特感受。
岑参所写,则大都是实地见闻、亲身感受,以不同于一般边塞诗的面目出现,奇葩独放,异境别开,使人眼目为之一新。
岑参
黄沙碛里客行迷,
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
行到安西更向西。
岑参诗鉴赏
首句“黄沙碛里客行迷”,是写置身于荒漠中,不仅前路迷茫,心情迷惘,句中的这个“迷”字,与作者的另一首《宿铁关西馆》诗“乡遥梦亦迷”句中的“迷”字一起来看,可能还含有回首万里、归路亦迷的意思在内。下面一句“四望云天直下低”,就回应这一句,描写在广阔无限的沙漠中,四面远望,天地相接,云天低迷,而这一印象正引出和加重了行客的迷失心情。这个“低”,虽属视官的错觉,却是望中的实感。岑参所写的,是在西北高原上、浩翰沙漠中的特别鲜明、强烈的感受。诗的第三句“为言地尽天还尽”,又直承这第二句。正因远望中云天四垂,低与地连,所以进而觉得地到了尽头,天也到了尽头。
“地尽”、“天低”重述了这一过碛时由直觉产生的印象。
诗的末句“行到安西更向西”,宕开诗笔,另拓诗境,表现天地本自无边无涯,地外仍有地,天外仍有天,过了大漠还在向西方延伸,以见天地之末“尽”.
诗写诗人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日夜西行时,眼前看到的景色、直觉中构成的印象、内心处触发的感受。岑参的边塞诗,常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首绝句中所写的“云天直下低”、“地尽天还尽”,也带有夸张色彩。这种夸张,更形象、更逼真可感地表现了诗人在那样一个独特环境中所看到的独特景色、所产生的独特感受。
岑参所写,则大都是实地见闻、亲身感受,以不同于一般边塞诗的面目出现,奇葩独放,异境别开,使人眼目为之一新。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世事何反覆,一身难可料。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所嗟无产业,妻子嫌不调。五斗米留人,东谿忆垂钓。
-
旧居缑山下,偏识缑山云。处士久不还,见云如见君。别来逾十秋,兵马日纷纷。青谿开战场,黑谷屯行军。遂令巢由辈,远逐麋鹿群。独有南涧水,潺湲如昔闻。
-
帝乡北近日,泸口南连蛮。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
-
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明日归长安,为君急走马。
-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旁临月窟寒。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旗竿。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