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满枝空断肠: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全文翻译赏析
人日寄杜二拾遗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
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
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
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
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
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
愧尔东西南北人!
高适诗鉴赏
《人日寄杜二舍遗》是高适晚年诗作中最感人的一篇。人日指农历正月初七,杜二指杜甫,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这首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因为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接起来了。
高适和杜甫早在开元末年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又同样落魄不群。安史乱起,高适在玄宗、肃宗面前参预重要谋略,得赏识,境遇比杜甫好得多,曾任淮南节度使,平定永王璘的叛乱。由于“负气敢言”,遭到内臣李辅国等的谗毁,被解除兵权,留守东京。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落到成都,高适赋诗慰问,馈赠粮食。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此时,高适年近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相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高适作了这诗,寄往成都草堂。
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转韵,开始是平声阳韵,中间是仄声御韵,末段是平声真韵。
“人日题诗寄草堂”,起句就开门见山点题。“遥怜故人思故乡”,“遥怜”的“怜”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围绕这“怜”字展开。“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角度说,也是从杜甫角度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紧接着“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就是这思乡情绪的具体形容。春天到时,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该是令人愉悦的,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却更易撩动乡愁,而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不能自己了。
中间四句是诗意的拓展和深化,感情是复杂的。
有不平,有忧郁,又有如随波逐流、不能自主的渺茫与怅惘,换用仄声韵,与内容十分协调。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预”是参预朝政之意。当时国家多难,战争不断,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预朝廷大政,建立功业,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尽管如此,诗人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仍然是“心怀百忧复千虑”了。当时,不仅安史叛军在中原还很强大,就连蜀中局势也并不平静,此诗写后的两三个月,就发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
这“百忧千虑”,也正是时局艰难的反映。杜甫在《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中写道:“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可见他是很深刻地领会到高适这种复杂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这意思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不能相见,明年又身在何处,谁能预料呢?
结句:“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是写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哪里料到今天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在宦途风尘之中衰老呢?“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是说自己老迈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回处飘泊流离的友人。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尽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贯穿全篇。
那抑扬变换的音调,恰当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
实为:一篇佳作。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
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
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
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
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
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
愧尔东西南北人!
高适诗鉴赏
《人日寄杜二舍遗》是高适晚年诗作中最感人的一篇。人日指农历正月初七,杜二指杜甫,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这首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因为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接起来了。
高适和杜甫早在开元末年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又同样落魄不群。安史乱起,高适在玄宗、肃宗面前参预重要谋略,得赏识,境遇比杜甫好得多,曾任淮南节度使,平定永王璘的叛乱。由于“负气敢言”,遭到内臣李辅国等的谗毁,被解除兵权,留守东京。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落到成都,高适赋诗慰问,馈赠粮食。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此时,高适年近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相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高适作了这诗,寄往成都草堂。
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转韵,开始是平声阳韵,中间是仄声御韵,末段是平声真韵。
“人日题诗寄草堂”,起句就开门见山点题。“遥怜故人思故乡”,“遥怜”的“怜”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围绕这“怜”字展开。“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角度说,也是从杜甫角度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紧接着“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就是这思乡情绪的具体形容。春天到时,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该是令人愉悦的,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却更易撩动乡愁,而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不能自己了。
中间四句是诗意的拓展和深化,感情是复杂的。
有不平,有忧郁,又有如随波逐流、不能自主的渺茫与怅惘,换用仄声韵,与内容十分协调。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预”是参预朝政之意。当时国家多难,战争不断,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预朝廷大政,建立功业,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尽管如此,诗人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仍然是“心怀百忧复千虑”了。当时,不仅安史叛军在中原还很强大,就连蜀中局势也并不平静,此诗写后的两三个月,就发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
这“百忧千虑”,也正是时局艰难的反映。杜甫在《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中写道:“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可见他是很深刻地领会到高适这种复杂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这意思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不能相见,明年又身在何处,谁能预料呢?
结句:“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是写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哪里料到今天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在宦途风尘之中衰老呢?“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是说自己老迈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回处飘泊流离的友人。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尽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贯穿全篇。
那抑扬变换的音调,恰当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
实为:一篇佳作。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公族称王佐,朝经允帝求。本枝疆我李,盘石冠诸刘。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系高周柱史,名重晋阳秋。华省膺推择,青云宠宴游。握兰多具美,前席有嘉谋。赋得黄金赐,言皆白璧酬。著鞭驱驷马,操刃解全牛。出镇兼方
-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岂论草泽
-
畋猎自古昔,况伊心赏俱。偶与群公游,旷然出平芜。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鹰隼何翩翩,驰骤相传呼。豺狼窜榛莽,麋鹿罹艰虞。高鸟下騂弓,困兽斗匹夫。尘惊大泽晦,火燎深林枯。失之有馀恨,获者无全躯。咄彼工拙
-
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羁旅虽同白社游,诗书已作青云料。蹇质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长歌达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征求荆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犁牛钓竿
-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