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诗词典籍 > 唐诗大全 > 孟浩然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全诗赏析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1-12 15:13:10阅读:
  彭蠡湖中望庐山

  浩然


  太虚生月晕,

  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

  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

  势压九江雄。

  黕黤凝黛色,

  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

  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

  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

  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

  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

  毕趣当来同。

  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出襄阳、过夏口,准备东游吴越、淮海途经鄱阳湖时写的。彭蠡湖,即鄱阳湖,在今江西省境。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鄱阳湖口以西,亦名匡山,又称庐阜。

  开头四句写夜泊湖中,船家预知风讯而张帆待发。

  广阔的天空悬挂着一轮明月,在月亮的周围有一个浑茫的光圈,“月晕而风”,船家预知天将起风,于是就挂上了帆席,等候天明时开船。这里由天上的月晕写起,虽然没有直接点出彭蠡湖,但“渺漫平湖中”,已使烟波浩淼的湖面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从而暗示了“望”的地点,紧扣了题目。

  接着,写望中所见。这时,天已将晓,船已挂帆在湖中行进,庐山在晨雾的朦胧中出现在诗人的眼前。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庐山突兀而起,矗立在九江之上。它的气势压住了波涛滚滚的江流。这个“压”字,不仅勾勒出了庐山巍峨高峻的雄姿,也传达出了庐山雄镇江滨的神韵。“黕黤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从色彩上描绘庐山的形象。在微茫的曦色中远望庐山,看到的是一片青黑的山色,然而高耸的峰峦,在晓空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分明,妩媚动人。

  这里“黛”字既点染了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昏暗的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起来了。

  这时,庐山又展现出另一番景象:“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在旭日的照耀下,香炉峰更加绚丽多彩;峰下的瀑布,透过阳光的照射,像一条美丽的彩虹悬挂在天空。

  在这秀丽的景色之中,诗人在想些什么呢?“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他想起了“尚子”和“远公”.这暗示诗人早就有高蹈 出世的思想。尚子,就是尚子平,东汉高士,隐居不仕,等到把儿女婚事办完后,就与友人漫游五岳名山;远公,指慧远,他是东晋的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追”、“怀”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超凡脱俗的隐士高僧的敬仰。

  “我来限于役”四句,说明自己不能“息微躬”

  的原因。诗人从故乡出发,经湘赣,还要到长江下游江浙等地漫游。现在整个行程才走了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又快过去了。因此,诗人感叹自己限于行役,来到这里而无暇停歇。“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

  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最后两句“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承“久欲”两句的意思,是说等到将来自己事毕之后,要来与“岩栖者”共同归隐,表现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首诗由湖中远望庐山,由望庐山而思归隐,然而因为“限于役”未能实现“息微躬”的愿望。最后归结到“毕趣当来同”.全诗自然浑成,景象壮阔,诚如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说的:“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孟浩然《岘潭作①》全诗赏析

    石潭傍隈□[左耳旁+奥],沙岸晓夤缘。②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鳊。③美人聘金错,纤手脍红鲜。④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作品赏析①潭:又作“山”。②晓:一作“榜”。夤缘,攀附。③查头鳊:又作“槎头

  • 孟浩然《适越留别谯县张主薄申屠少府①》全诗赏析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②幸因西风吹,得与故人会。③君学梅福隐,余随伯鸾迈。④别後能相思,浮云在吴会。⑤ 作品赏析①主薄:唐代县置主薄,掌管文书。少府:县尉之别称。②汴河:即隋运河之通济渠。流:一

  • 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全诗赏析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作品赏析孟浩然诗主要以五言擅场,风格浑融冲淡。诗人将自己特有的冲淡风格施之七绝,往往“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陈延杰《

  • 孟浩然《送告八从军》全诗赏析

    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好勇方过我,多才便起予。运筹将入幕,养拙就闲居。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疏。

  • 孟浩然《初春汉中漾舟》全诗赏析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①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②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③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④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⑤ 作品赏析①“漾舟”句:一作“羊公岘山下”。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