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诗词典籍 > 文言文大全

陶渊明《桃花源记》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3-20 14:05:21阅读:


    要:通“邀”邀请。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间隔:断绝了往来。

    无论:不要说。

    具言:详细的说出。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皆:都。

    延:请。

    不足:不值得。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及郡下:到了郡城。

    既:已经。

    志:做记号。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

    遂:终于。

    南阳:郡名,现在河南南阳。

    规: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寻求,探求。

    津:渡口。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业,一天他沿着溪流划船前行,竟然忘掉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着溪水两岸有数百步之长,其中没有其他树木,地上的芳草鲜嫩优美,遍地是掉落的桃花瓣;渔人觉得十分惊奇。又继续向前走,想走完这片桃花林。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走到那里便发现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小的洞口,洞口好象有亮光;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刚进去时洞很狭窄,仅能容得一个人通过;又朝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开阔明亮起来。里面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及桑树、翠竹一类东西;田间道路交错相通,彼此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桃花源中的人往来、耕种、劳作,以及男女穿的衣服,都同外面的人一模一样;老老少少都很安适快乐。

    他们看到渔人以后,大为惊异;问他从什么地方来,渔人全都作了回答。他们就邀请渔人到家里去,备酒杀鸡热情款待。村民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探问外界消息。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小孩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从此以后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界隔绝了。又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就详尽地讲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他们都十分感叹。其他的人也都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拿出酒食来款待。住了几天,渔人要告辞回去,桃花源中的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必对外人讲。”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老路回去,一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就往见太守说了自己进入桃花源的经过。太守立即派人跟随渔人前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竟然迷失方向没有能够找到原来的道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隐士,听到这件事情,就高兴地计划前去探访。但没有能够实现,不久就生病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去寻找的人了。

    [赏析]

    中国的古典诗歌很重视创造意境。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创造的意境,便是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桃花源记》既假设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也虚拟了一个迷人的生态环境。山外是一条可以打渔的溪流,两岸有将近一公里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里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请看:田野里有庄稼,有桑园,有竹林,水池里有鱼虾等水产品;鸡鸣狗叫,万物欢腾;老人小孩一个个都乐陶陶的。

    《桃花源记》中我们随处可见的那种恬静优美的生活图景,与诗人在《归园田居》诗中所描写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景物和气氛是多么相似!与诗人在《移居》诗中所写的“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又是多么一致!但《桃花源记》比作者在田园诗中所写的农村生活更美,更理想。《桃花源记》中的人们不仅生活愉快,而且“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没有封建君主的统治,没有如当时现实生活中的动乱和灾难。正如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桃源行》诗中所说的,桃花源人过着“虽有父子无君臣”的生活。可以说,它既是作者依据他的社会理想所作的美好想象,也代表了那个动乱时代的广大民众对太平社会的向往。如写武陵渔人初入桃源的一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桃花源中风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把自己的进步理想寄托在桃花源的社会里,从而描绘出了一个这样形象化的美好的农村生活境界。历代读者都钟情于桃花源的田园生活,在于他开创了田园诗歌风格,《桃花源记》也自然成为农村生活的赞美诗。

    真正的“桃花源”在那里?

    这个《桃花源记》写出来之后,可以说一直被人们关注一个问题就是“桃花源”在哪里。特别是到了现在旅游热,这个“桃花源”真的存在那是非常宝贵的旅游资源了。人们就更加关注,希望把它坐实。依我的看法,陶渊明写出《桃花源记》,实际上是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一个因素是他个人的这种田园生活,他描写的田园生活里有很多类似的写法,比如说“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那么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意思。在与世隔绝的小世界里,过得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那么他有描写,比如说和周边的人的关系,还有和大自然的关系,都和《桃花源记》精神是相通的。假如他没有这种真切的田园生活,他写不出《桃花源记》,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有一种思想文化的传统,《桃花源记》写的是一种理想世界——世外桃源、理想的世界。那么对于理想世界的描写,这种勾画在陶渊明之前,在那些经典文本里思想家们已经有过不同的表述。比如《礼记》,《礼记》的《礼运篇》提到这个“大同”,我们都知道“大同小康”.对于“大同”的这个世界的描写,很多地方和《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说人和人之间非常的和睦不是靠一种制度,不是有一种权力,而是一种自然的亲和,而人们和大自然也是一种相对亲和的,这样一种理想的境界和《桃花源记》有一种精神上的血脉的关联。再比如《老子》里,《老子》描写“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也是写这样一种小国寡民,我觉得和《桃花源记》也有关联。所以这种思想上的血脉给他提供了思想的基因,给他提供了一种思想的养料,这个应该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还有另一个方面,为什么其他的人没有写出《桃花源记》,为什么陶渊明写出来了?跟他所处的特殊的时代、生活的特殊的环境还是有关系的。比如《桃花源记》里提到的这个刘子骥,在现实当中也有关于他的其他的记载。说他曾经到深山穷谷里有所发现,他发现了和仙人有关的什么什么东西;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说有些百姓为了逃避战乱,他们在山沟或山谷里建立起类似堡垒一样的东西据险自守,在里面自给自足,过着一个半与世隔绝的生活。我想这样的一些社会现实,以及由社会现实产生的传说都对陶渊明产生了影响。这样三个因素他自己、田园生活、对人生的这种向往,这个思想文化上这种传统、血脉联系,再加上当时现实里的这样一些事情融合到了一起,经过他的一种主体的艺术的加工,于是有了“桃花源”.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王翦将兵》原文及翻译

    王翦将兵 作者:司马迁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rdqu

  • 《华歆传》原文及翻译

      华歆传   出处:《三国志》   【原文】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高唐为齐名都,衣冠(士大夫、士族)无不游行(游逛)市里。歆为吏,休沐(洗脸)出府,则归家阖(关闭)

  • 截竿入城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截竿入城 作者: 《笑林》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

  • 《宋史·韩世忠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韩世忠传》原文及翻译 韩世忠传 原文: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日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

  • 《商於子驾豕》译文注释翻译及阅读答案

    商於子驾豕 原文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