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诗词典籍 > 文言文大全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3-20 14:09:16阅读:


    【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二层(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突出前洞与后洞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以及游前洞之易与游后洞之难,揭示一般游人就易避难的心理,为后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伏笔。

    然后详记游后洞的经过。“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点明了与人同游,这才有入洞以后诸人的不同反应。写经过时,对所见景象,只异常简括地记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用连锁句式说明入“深”、进“难”、见“奇”的递进式因果关系,为后文借景喻理提供依据。

    随着入洞之深而“其见愈奇”,下文本应叙写乘兴而入,寻幽访胜,领略“奇”景。不料,却中途退了出来。游洞至此结束。

    作者又补叙了两点。一是“盖予所至……则其至又加少矣”,一是“方是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两点补叙为下文借事喻理提供了依据。写出洞后的心情,突出一个“悔”字。因为当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却“与之俱出”,“不得极夫游之乐”,由此而“悔”,并因“悔”而引出下文。

    第三段

    于是余有叹焉①。【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③。【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④。【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而人之所罕至焉⑥,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志矣,不随以止也⑦,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⑨,亦不能至也。【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然力足以至焉⑩,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⑾;【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⑿【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此余之所得⒀也!【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文言现象】

    ①于是:对于这种情况。焉:句末语气词。②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得:心得,收获。动词作名词③以:因为。求思:探求、思索。而:连词,表递进,而且。无不在:无所不在,没有不探索、思考的。④夫:表议论的发语词。夷:平坦。以: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⑤而:可是。观:景象,景观。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⑥而:因而。焉:兼词,相当于“于此”.⑦随:跟随(别人),“随”字后面省略“之”.以: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⑧怠:懈怠。⑨至于:这里是抵达、到达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昏惑:迷乱。以:连词,表目的。相(xiàng):帮助,辅助。⑩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焉:兼词,相当于“于此”.这一句在“焉”后面省略了“而不至”.⑾于人:在别人(看来)。为:是。⑿其: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孰:谁。⒀得:心得,收获。

    【内容分析】

    第二部分(第三、四段),写游山的心得。这是文章的议论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三段),写游洞华山的心得。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

    以“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叹”字承上文的“悔”字,领起全段,自然地转入议论。

    作者先借托古人,说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是因为他们“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此表明作者在下面所要说的观察所得,不是随意的,而是以古人的“求思”精神为依据和标准,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以下以游洞为喻,以“有志”为中心,进行逐层论述,阐明宏伟的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两相对比之后,紧接着指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这里以景喻物,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某种最高成就的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

    怎样才能达到呢?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三个“不能至”表达了三层意思,提出了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物”“力”.在提出“志”这个条件时,用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强调“有志”;在提出“力”和“物”这两个条件时,又分别把“有志”作为基本前提,也强调了“有志”.这就揭示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把需要坚定的志向、不断的艰苦努力又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才能完成一种理想追求的道理,说得相当清楚、完备而透彻。三个“不能至”的三层意思,是按照三个条件的重要性依次排列的,逻辑十分严密。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 作者: 屈原 【家世生平】 帝高阳之苗裔兮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摄提那

  • 口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口技 作者: 林嗣环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王翱秉公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王翱秉公 原文 王翱①一女,嫁于畿辅②某官为妻。公③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④而语妻曰:“而翁⑤长铨⑥,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⑦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

  •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有四方之事〔

  • 缇萦救父全文翻译及历史故事介绍

      缇萦救父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   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l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