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诗词典籍 > 文言文大全

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3-20 14:05:39阅读:

  55.其:他的,代仲永的

  56.或:有的人

  57.以:用

  58.乞:求取

  59.之:它,代仲永的诗

  60.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其,这。然,这样。

  61.日:每天

  62.扳:通“攀”,牵,引

  63.环:四处,到处

  64.谒:拜访

  65.使:让

  66.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7.闻:听说,听闻

  68.之:它,代这件事

  69.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

  70.从:跟随

  71.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72.还:返回

  73.于:在

  74.令:让

  75.作:写

  76.称:相当

  77.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

  78.自:从

  79.复:又,再

  80.问:询问

  81.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注:不可解释为完全)

  82.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83.之:介于主谓之间,助词无义。

  84.通:通达

  85.悟:聪慧

  86.受:接受

  87.之:它,代通悟

  88.天:先天。

  89.之:它,代天资。

  90.贤:胜过;超过。

  91.于:比。

  92.材:同“才”,才能。

  93.远:差距大。

  94.卒:最终。

  95.之:音节助词,不译。

  96.为:成为。

  97.则:那么。

  98.其:他,代仲永。

  99.于:被。

  100.者:不译。

  101.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

  102.彼其:他。

  103.如:像。

  104.此:这样。

  105.其:不译。

  106.贤:才能。

  107.之:它,代后天教育。

  108.且:尚且。

  109.今:现在。

  110.夫:发语词,不译;有版本译为:那些(音读fú)。

  111.固:本来。

  112.得:能够。

  113.而:假设关系。

  114.已:停止。

  115.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116.通悟:通达聪慧。

  方仲永的三个阶段

  ①生五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十二三: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文章理解

  题目理解


  “伤”,是“为......感到悲伤”的意思[意动用法]。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强调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文章的道理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令人感到痛惜,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灭人才环境的批评。也对应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关古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①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⑦博学审问⑧,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⑩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11)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12),终无济于天下。

  字词注释

  ①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②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③方;地方。④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⑤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⑥资:费用。⑦犹当:还应当。⑧审问:详细考究。⑨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合。⑩庶(sh))几:差不多。(11)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12)子羔、原宪之贤: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诗文翻译

  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天天上进,就要天天后退。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相合,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无济于社会。

  赏析

  这篇短文讲了人们求学的道理。一个人做学问求进取,若不能前进则必然后退。关于“不日进则日退”这一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二是“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三是“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紧接着文章从“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去假设,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有“子羔、原宪之贤”也“无济于天下”。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原文及翻译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原文】   孟子自齐葬于鲁①,反于齐,止于嬴②。   充虞③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④。严(5),虞不 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

  •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庄暴见孟子 作者: 孟子 原文 庄暴①见孟子,曰:“暴见于王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③何如?” 孟子曰:“王

  •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作者出处

    刻舟求剑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 《明史·吴良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吴良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