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诗词典籍 > 文言文大全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3-20 14:09:33阅读:


    11、危士臣 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欲:形容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

    13朝秦楚 朝:使动,使……来朝见

    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5、寡固不可以敌众 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 ;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6、弱固不可以敌强 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 ;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7、以一服八 服:使动,使……降服

    18、然后从而刑之 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9、是罔民也 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词作动词,穿

    21、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

    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闻:使动,使……听到

    四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 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明以(之)教我

    5、及(之)陷于罪

    6、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

    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 之

    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 之

    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 何

    4、牛何之(牛之何) 之

    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 之

    6、舆薪之不见 舆薪 见

    7、何以异 何以

    8、未之有也 之有

    状语后置

    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

    2、构怨于诸侯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5、独何与

    6、树之以桑

    五 一词多义

    ⑴道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芷阳间行(取道)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

    ⑵之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

    牛何之(往)

    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

    ⑶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

    ⑷诚

    然,诚有百姓者(的确)

    是诚何心也(真的)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结构层次

    本文是一篇谈话记录,齐宣王提问,孟子回答,问与答紧密相连,不容易看出层次。这里根据内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晋文称霸的事,正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齐桓公晋文公春秋五霸中的二霸。前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后者曾定乱扶周,破楚救宋,都是当时的霸主。因为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因此被儒家称为”霸道“,与”王道“相对立。所以问齐桓、晋文之事,等于问霸道之事,这对于崇尚王道的孟子来说,无异于劈头一瓢冷水。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轻轻把话题岔开,转而谈论王道。

    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在孟子看来,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所以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然后再紧紧抓住齐宣王的”不忍“大做文章。在这里,孟子不是空泛的论述,而是抓住了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加以阐发。老百姓看到”以羊易牛“,以小易大,认为王是爱财;孟子则不同,他肯定王有”不忍之心“,只是没有把为仁之事继续扩展下去。这说明齐宣王已经有了”保民“的基本条件,具备施行王道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文论说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